后三宫(后三宫导游词100字)
▲醇郡王奕譞与侍卫(1863年)此照片摄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后三宫,记录了24岁后三宫的醇郡王奕譞在北京南苑军营的形象。这是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时代最早的一张照片。
▲晚清官员九人(1886年),拍摄于1886年5月20日。其时正值北洋水师的创备时期,醇亲王奕譞在李鸿章陪同下巡阅北洋海防,于旅顺口留下了这套难得的官员影像档案。
▲慈禧坐像这一张摄于光绪癸卯(1903年)的标准坐像,屏风上方还特意挂着题名横额,写上了慈禧的一长串徽号,这些经过精心的“设计”细节散发出一种权利的欲望。
▲幼年溥仪(20世纪初)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出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照片记录了幼小溥仪的形象。
▲清光绪三十二年厘正官制大臣之相(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明确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任命载泽、徐世昌、袁世凯等人为官制编纂大臣,此帧即为当时诸人的合影。
▲北海西天梵境前琉璃牌坊(20世纪初)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位于北海北岸。照片中的琉璃牌坊通体砖石结构,四柱三间七楼,周身琉璃贴塑,坊额处的斗栱均为雕镂精致的仿木结构。此帧为时代较早的着色照片之一,十分精美。
▲紫禁城交泰殿东侧面(20世纪初)照片中交泰殿东侧阶下,沿后三宫台基建有一排旧时值事人员的“后三宫他坦”(即值房),生活气息浓厚。乾清宫东西三间后檐下曾有矮墙一道,与今日格局不同。
▲坐在乾清宫中的溥仪(1917年)1917年,安徽督军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戴溥仪进行了十二日的短暂复辟。照片为复辟期间,溥仪坐在乾清宫龙椅上。
▲溥仪与婉容在玩相机(1920年代初)
▲坐在文明棍上的溥仪(20世纪20年代)溥仪热爱摄影,宫中留下了大量溥仪的生活照。此帧照片为溥仪出宫后,在天津郊游时的情景。
▲婉容居住时的储秀宫浴室(20世纪初)照片中的雕花卉八方罩内摆放着一只浴缸和洗脸盆,这是逊帝溥仪的皇后婉容日常洗浴之处。
▲“故宫博物院”木质牌匾(1925-1930年)据单士元先生回忆,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前夕,临时理事会理事长李煜瀛先生在故宫文书科将经过粘连的丈余黄毛边纸铺于地上,用大抓笔半跪着书写了“故宫博物院”五个气势磅礴的颜体大字。
▲古物装箱南迁(1933年)
关于清朝宫廷,民间至今有很多传说故事,其实如果后三宫你感兴趣,不妨亲自翻翻当事人的口述笔录,比那些传闻真实多了,比如下面这本《啸亭杂录》,就是不少清史研究专家分析清宫八卦的必备书籍。那这里边儿都讲了什么呢?请锁定今晚《这里是北京》~
这里是北京
?
本期看点
他出身清朝最显赫的家族,
为何成为无孔不入的八卦记者?
他现场报道宫廷危机,
为何成为了圈禁革爵的隐患?
一则生动描写,
如何揭秘牛人代善的光辉人生?
一段纪实报道,
儿子争光父亲为何心藏杀机?
敬请关注
《这里是北京》即将播出《一位宫廷八卦记者的家族秘闻》
敬请关注今晚BTV新闻频道
《这里是北京》
播出时间:4月9日 22:40
联系我们!
回答问题|提供节目线索|建言献策|请直接留言噢
BTV新闻频道
从2016年3月1日起
《这里是北京》
首播时间改为每晚22:40
BTV北京卫视
周末早上8:35
《这里是北京》跟您不见不散
有机会获得更多独家资讯!
标签: 后三宫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